嘉兴市深入开展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建设 打造人民群众幸福家园 |
||||
|
||||
近年来,嘉兴市以未来社区建设为抓手,深入开展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建设,重点围绕养老托育、医疗健康、文化体育等领域,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,有效挖掘闲置及低效资产,将更多资源和服务嵌入到社区,为居民就近提供均衡优质的公共服务。目前累计成功创建省级未来社区43个,基本实现镇(街道)未来社区创建全覆盖,数量全省前三。今年,20个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建设项目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工程。 做好规划与统筹,解决“项目怎么建”问题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。结合全域未来社区建设要求,编制专项规划,统筹考虑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建设需求,做好“一老一小”主要生活场景布局衔接,合理配置社区公共服务用地,形成“多规合一”的5分钟、15分钟适老宜少公服设施矩阵。目前,全市已建成多功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5个、社区邻里中心14个、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4个、托育服务点18个,受益群体约11万余人。二是开展全域体检。在全国率先统筹“城市、城镇、社区、乡村”4个层面开展全域体检工作,将未来社区列为全域体检的基本单元,查找出社区养老、婴幼儿照护、公共活动场地、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配建不达标、功能不完善、服务不到位的问题短板,为社区服务设施的科学规划、合理布局、精准嵌入提供有力支撑。我市城镇社区设施服务评价指数连续两年全省前三。三是完善推进机制。对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民生实事项目建立“存在问题清单、解决问题清单、正在推进清单”三张清单,明确责任单位、解决推进方案、解决时间节点,并通过发督办单、开督办会、定期通报等方式实时跟踪、督促落实直至解决销号。截至目前,20个民生实事点位开工率为100%,已完工17个,完工率为85%,其中8个精品点位已全部完工。 优化空间与服务,化解“资源怎么用”问题 一是腾挪空间,盘活闲置资源。拆除、腾退社区现有空间,梳理盘活社区周边闲置低效、失修失养的园区楼宇、商业设施、厂房仓库等土地房产资源,补建改建一批居民急需的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。如,解放社区优化整合老王店中学教学楼三层闲置空间,投入2000多万元在30亩范围内打造集体育教育、运动健康、老小服务、社区治理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邻里中心,辐射覆盖了“15分钟生活服务圈”内的近3万居民。二是围绕刚需,补齐公服短板。优先聚焦“一老一小”群体和群众急需紧缺的普遍刚需,推进公共基础设施适老化、适小化改造,为居民提供养老服务、社区助餐、婴幼儿托育等“家门口”“楼底下”的贴心服务。如,昌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层设有老年电大教室、老年食堂、理发室等日间活动照料中心,日均服务160余人次;二层的居家养老全托服务照料中心,设有床位14张,为老年人提供短期的全托服务,目前入驻老人数7人。三是创新服务,嵌入复合功能。在满足“一老一小”服务基础上,“一社一策”因地制宜引入不同服务需求,逐步打造全龄段友好型复合功能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。如,长安创智社区1.2万人常住人口中48%为青年群体,社区以融合型大单元定位,联动奥特莱斯优质服务业态,孵化培育社会组织36家,链接4家大型企业、7家党建联建单位,打造了集党群服务中心和邻里中心于一体的综合性“双中心”服务阵地,做优青年自治、创业平台。 强化运营与保障,破解“资金从哪来”难题 一是构建“资金+信贷”的保障体系。发挥财政激励引导作用,对省级未来社区给予600万奖补资金,优先用于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建设。目前已累计兑现政策补助2200万元。建立政府主导、企业参与的金融资金保障机制,与中国农业银行嘉兴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推出未来社区贷、城市有机更新贷等多项专项贷款,累计争取到700亿元贷款额度用于未来社区建设。目前已投放112亿元。二是深化“安养+未来”的运营模式。积极培育和引入社区嵌入式服务和托育、养老等专项服务运营商,推行专业性机构连锁化、托管式运营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,构建完整的优质服务体系。如,南湖社区幸福食堂通过“公建民营”的方式,引入第三方小管佳餐饮管理服务运营单位,推出9元、11元、15元不等的公益套餐,并为70岁以上市本级老年人提供5元助餐补贴。运营以来日均就餐人数150人左右,高峰时期200人左右。三是打造“自治+共享”的长效机制。动员居民参与自治,建立协商议事平台,组建社区志愿服务队伍,常态化参与社区治理。同时,积极与驻地企业策划“一盏灯”“一把休闲椅”等小而精、优而美、嵌入式的公益项目。截至目前,累计为未来社区安装充电桩120个、休闲座椅60余个,解决生活烦恼。(嘉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) |
||||
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| ||||